第(1/3)页 南京城,养心殿。 朱元璋坐在养心殿的躺椅上摇曳,一边拿着痒痒挠挠痒痒,另外一只手拿着各地锦衣卫所传来的秘奏奏疏。 锦衣卫这个机构,就是朱元璋的耳朵。 皇帝不出门,便晓天下事。 锦衣卫机构一直延续整个明朝,是皇帝巩固自己权柄的一种方式。 至于染指他锦衣卫权柄的蓝闹儿已经斩首,蓝玉打入大牢,以儆效尤。 各地有些风吹草动,都逃不过朱元璋的眼睛。 “嗯?北平府东安县出了个青天大老爷?” 朱元璋眼睛尖,每一封秘奏大致扫一眼就能看出其内容,其中一封来自北平府的秘奏,让他来了兴趣。 他打开仔细观看,这才发现,此人不是别人。 正是自己的孙女婿李逍。 孙女婿当了个小小的知县,是上次老四朱棣问标儿要的,估计是想立一些功劳,拔擢爵位。 “听说郡主府改为了李府,看来老四对这个女婿是极为重视。” “有些不符合规矩,不过,老四这个当爹的都不介意,咱有什么可说的,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,想必也是凝云那丫头提出。” 朱元璋微微一思虑,就明白其中的缘故,不由会心一笑。 紧接着,他继续仔细看,看看这李逍在县城里做了什么,竟然才上任几日,就被当地人称作青天。 “嗯,不错不错,咱这孙女婿李逍倒是有趣。” “上次游江南,就能看出,是个嫉恶如仇的性子。” “这样的性子,倒是适合当御史啊罢了罢了,老四的女婿,咱可不能打主意,这段时间敲打老四,已经令他十分不悦了。”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。 想到老四,他对这个儿子还是颇为喜欢的。 虽然表面上十分严厉,其实喜爱的程度,在儿子当中,排得上前三了。 “难怪被称之为青天大老爷。” “上任第一日,就翻成年旧案,用屈打成招的方式,惩治村霸,的确大快人心.” 朱元璋从这小小的事件,就看出李逍的性子,他微微皱眉,思虑一番自言自语道: “不过.这种手段太过强硬。也就是李逍在北平,凭借老四燕王的名头才能做成,无法普及,独此一例。 而且这样的举动,无疑是跟当地的乡绅们产生严重的对立,以后做事情,可就是阻碍重重了。” 朱元璋很是明白各地乡绅在当地的影响力和作用。 在这方面,自己以前打天下的时候,就明白了这一点。 朱元璋最开始曾经加入的反元队伍叫做“红巾军”,首领郭子兴、韩林儿。 以“重开大宋之天”为革命目标的红巾军。 不仅要消灭元朝政府,还要消灭元朝的地主阶级。 彻底清算元朝的统治阶级。 这个时候的红巾军是代表农民利益的,红巾军走到哪里,哪里的地主就要受难。 所以红巾军起义之后,很多地主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,自发组织武装力量来打击红巾军。 地主武装是一支很强的势力,但这股势力不站在红巾军这一边,而站在元朝这一边。 因此红巾军反元的道路阻难重重。 后来,朱元璋独立门户,创出了一些名堂,占领了南京城。 他接受了刘伯温的建议,实行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的策略。 也就是这段时间,朱元璋在南京城休养生息,安分下来一段时间。 人静下来,才会用脑子思考问题。 这时候的朱元璋就在思考,为什么反元的道路这么困难?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? 又该如何战胜自己的敌人? 在南京这段时间,随着深入思考,朱元璋发现了,问题所在。 自己的敌人不再仅仅是元军,长江上游流域以前的红巾军陈友谅、还有占据东吴的张士诚集团都成了自己的敌人。 浙东的方国珍也不是什么好鸟。 除了北面是友军,其他三面都是敌人。 战争形势陡然发生了转变,如果再单纯依靠农民的力量,恐怕不能战胜这些敌人,反而要被敌人吃掉。 就这个问题,朱元璋跟刘伯温、李善长这些谋士彻夜畅谈,探讨、商议。 随后,朱元璋意识到一点。 眼下的时期,地主阶级的力量才是最大的一股力量! 朱元璋了解到了这一点,所以他开始有意识的转变自己的立场。 逐渐从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起义军领袖,变成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军阀。 朱元璋重新给自己定位,开始向地主妥协了。 但这也正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。 朱元璋立即宣布:“旧政有不便者,吾为汝除之。” 也不说重开大宋之天了,只强调改正元朝的苛政。 这是朱元璋从改革派变成改良派的讯号。 南京是一个转折点,从这里开始。 朱元璋抓住了元末时期的主要矛盾:地主要保有自己的地位不变动,农民不奢求过多,只想过安定的生活。 朱元璋从前主要的团结对象是农民,现在改成了地主附带农民。 这就是朱元璋的厉害之处,他站在全局考虑问题,看到了全局的面貌,找到了取胜的方法。 在军队建设上选“富民子弟充宿卫,名曰御中军”。 此外,朱元璋还大量吸收地主充实自己的队伍。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事实上已经放弃了农民革命的旗帜,但他却继续利用红巾军的名头来吸引团结农民,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, 每攻陷一地,朱元璋必定会拉拢当地的乡绅、儒士、贤人,朱元璋尤其重视读书人,顺从也好强迫也好,这是朱元璋的宗旨。 得到了地主的支持,粮食、钱财、兵卒,这些东西都有了! 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,明确自己真正的敌人,建立统一战线,这才是取胜的王道! 所以,朱元璋走到了最后,笑到了最后。 击败了所有阻碍他的敌人。 朱元璋深刻认识到,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,大大小小地主汇聚起来的力量有多么庞大,自己根本无法根除,甚至需要仰仗这些人。 即便开国,创立明朝,朱元璋也发现,这股力量无法小觑。 自己只能抑制,不能重压,否则全国大乱。 即便是现在,朱元璋慢慢的推行抑制这些地主策略,各地还是会常常出现民变,兵变,造反的人跳出来。 洪武三年、十一年、十四年、十六年、出现了四次起义军造反事件。 特别是洪武十四年,广东爆发了首领号称“铲平王”的起义,聚众数万! 这还是只算规模大的,小规模出现了十几次都忽略不计了。 背后无一例外,都是地主的策划,推动。 所以说,当朱元璋看到李逍上任第一天,就拿当地的地主开刀,就觉得李逍还是太年轻了。 “就当磨炼,不过是一县之地,随意他折腾。吃了亏,才能懂得如何治民。” 朱元璋笑了笑,将秘奏放在了一边。 他的目光落在了正在养心殿写策略的两个孙子身上,朱允熥和朱允炆。 这两个孙子,他都是尽心栽培。 特别是朱允炆,更显聪慧,朱元璋更为喜欢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