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二二章 我们也许已经成功了-《大明1805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仍然只在瀛洲实验室运行。

    要在这里生产各种规模的智能机器,生产大量不同类型的数量足够多的机器。

    要有足够多的样本,观察它们与人类相处的情况。

    确保其绝对安全。

    最后再尝试性的,小规模的在特殊的,具有高度独立性的科研项目中应用。

    同时,脱离了早期实验阶段,开始尝试用于科研的机器,就要在底层添加最高级的限制指令了。

    要把“服从人类的管理,绝对不得危害人类”等要求加上去。

    朱靖垣看完之后,继续调理身体,回到原有的既定的规律的生活之中了。

    在智能机器和科研方面,就如同朱靖垣预料的那样。

    人类的科研效率,在复杂智能机器的协助下,出现了宛如指数爆炸的飞跃式发展。

    皇帝公历二一零零年,长宁二十五年。

    朱迪镧转位于儿子朱先湛,五十五岁就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。

    朱迪镧没有直接模仿老爹,进入长期的休眠之中,他要照看刚刚继位的儿子几年。

    瀛洲实验室完成了百万原件的复杂智能机器瀛洲六号。

    智能化程度大幅度提高,能够处理的数据和事务的复杂度,相比瀛洲五号提高了几个数量级。

    但是其底层逻辑和特征仍然与瀛洲五号完全相同。

    仍然理所当然的说自己是机器,所以并没有人类的思维和情绪,没有想要做的事情。

    没有命令的时候仍然是纯待机。

    工匠们在智能机器的协助下,重新构建了生物休眠技术。

    单次休眠时间直接拉长到了数年的级别,休眠期间的身体代谢速度降低了百分之十五左右。

    朱靖垣的预期寿命直接从一百二十岁延长到了一百六十岁。

    皇帝公历二一零五年。

    瀛洲实验室完成了智能机器与人类的意识场测定。

    正式确定了一项猜测,复杂智能机器与简单智能机器之间,有着类似人与珊瑚虫的天渊之别。

    复杂智能机器看简单智能机器,就像是人类看各种最简单的动物。

    看没有智能的机器更像是看植物。

    瀛洲实验室成功量产了纳米级别的微型可动独立智能原件。

    单个原件的尺寸比血小板还要小。

    将数十万个微型智能原件,用无线的方式互相绑定连接起来,形成了分散形态的复杂智能机器。

    这种微型机器可以用于完成极端复杂环境下的微观实验。

    可以做细胞级别的手术。

    实验室同步完成了对人类基因数据的完全解析。

    结合现有的其他方面的研究,已经可以实施生物基因的可控修剪编辑了。

    可控核聚变实验获得了成功,正式开始建设具有实用价值的核聚变反应堆用于发电。

    空军开始以核聚变技术为基础,研究速度达到百分之一光速的航天器。

    有了百分之一的光速,才能勉强实现太阳系内的长途旅行。

    大规模电磁发射轨道加速火箭实验也取得了成功。

    这个实验的目的,不是用电磁炮直接将卫星和飞船直接打到太空中。

    那样巨大的加速度会破坏搭载的人员和设备。

    而是沿着陡峭的山坡,修建一条倾斜向上的加长电磁弹射轨道,像航母弹射飞机一样给火箭做第一阶段的加速。

    相当于给火箭增加了一个可复用的初级,显然是能够大幅度的提升火箭的最终载荷的。

    配合即将实现的核聚变供电,能够大幅度的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和燃料的损耗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技术基础上,工匠们开始规划在月球建设更大规模的基地。

    甚至开始考虑在月球上建设工业设施,直接开采和炼化月球上的钛、铝、铁、氦等资源。

    再利用这些资源扩张基地,建设深空探索的基地。

    只有将探索基地从地面搬到月球,将主要生产设施从地面搬到月球,才能规避掉地球到太空的厚重空气屏障。

    直接从月球基地出发,才能真正实现相对低成本的太空探索。

    epzww.com      3366xs.com      80wx.com      xsxs.cc

    yjxs.cc      3jwx.com      8pzw.com      xiaohongshu.cc

    kanshuba.cc      hmxsw.com      7cct.com      biquhe.com


    第(3/3)页